詠竹 擬陶
我愛青青竹,飄然異卉木。數竿窗前植,隔簾漾新綠。閑取月下影,摹作畫中讀。忻此生機意,可以醫吾俗。
擬杜工部七歌之二
有筆有筆新竹柄,我生托子以為命。安貧侍親真足樂,冬布夏葛堪掩脛。門無俗客話炎涼,室有琴書心自靜。嗚呼一歌兮,歌已放,搔首躊躇漫惆悵。
有父有父遠在粵,髵鬢婆娑白于雪。為避粵亂遠遷滬,遷滬忽又傷離別。無端蝦夷忽來侵,毒氛漫漫何日歇。嗚呼二歌兮,歌正哀,劫灰飛盡望春回。
聞榆關陷感作
風雪交加歲又闌,登樓北望怯衣單。金甌已缺銀河耿,變色輿圖未忍看。
口號
秋心即是愁,此愁何時休。安得錢萬貫,明朝弄扁舟。
答友人問
連天烽火孕時艱,七載流亡幸健穎。寄語故人休系念,蕭嫻仍是舊蕭嫻。(或作“蕭嫻仍舊是瀟閑”)
再自例
歷劫歸來寸物無,重安楮墨用功夫,呼兒將去街頭賣,相對湖邊酒一壺。
鼎鐘篆刻沖元氣,老至孳孳感慨深。女界尚多敦古趣,只須一字十千金(金元券)。
即事(以下解放后作)
小院低籬三五家,隔墻兒語笑聲嘩。互相學習忘過午,幸有芳鄰告日斜。
后湖竹枝
粉紅衫子綠羅裙,短髩蓬松亂似云。回首低聲向郎問,花間愛侶不如君。
示女 時女在川
八年思兒淚,枕上何曾干。新痕掩舊痕,不肯教人看。
林兄住烏江偶成虞姬一首
大王天下真英雄,姬亦人中奇女子。堪嘆無情太史公,為何不寫美人死。
秋聲
緣壁隨聲尋蟋蟀,挑燈夜雨聽梧桐。一年秋思驚心早,又入湖樓小夢中。
偶感
前塵如夢復如煙,事事依稀到眼前。分明一幅兒時畫,此日真成不解緣。
摘抄劫余草詩稿十四首 蛻閣
鈐印:蕭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