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有我”紀念蕭嫻誕辰115周年遺墨展將在中國美術館舉行
展覽時間 2017年7月27日至8月6日
開幕時間 2017年7月29日上午9:30
展覽地點 中國美術館五樓
主 辦 中國美術館
支持單位 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文化廳、江蘇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南京市浦口區人民政府、南京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協 辦 南京求雨山蕭嫻紀念館
蕭嫻先生像
蕭嫻先生簡介
蕭嫻先生(1902—1997),字稚秋,號蛻閣、枕琴室主。貴州貴陽人。13歲便寫得一手好鄧隸,曾有“粵海神童”之稱。蕭嫻青年時代好交游,善飲、膽大,為人落拓不羈。北伐時,蕭嫻曾在廣東參加了宋慶齡女士舉辦的慰勞會,以自己所書字幅義賣得千元,悉數襄贊國民革命。20歲時,蕭嫻經朋友介紹去上海拜見南海康有為先生。康先生見到蕭嫻13歲時所書《散氏盤》銘文后,欣然贈詩云:“笄女蕭嫻寫散盤,雄深蒼渾此才難;應驚長老咸避舍,衛管重來主坫壇。”
蕭老晚年照片
蕭嫻早年崇尚碑學,深得北派三昧。篆學鄧石如,得其樸厚;后習石鼓、籀文,益為高古;隸法石門頌;行書得力于石門銘,更從漢魏其他諸碑如張遷、華山廟、爨龍顏、鄭文公等,汲取神髓,互為表里。中年遍歷西南名山大川,后定居于六朝古都南京,平生矚目自然,留情景物,故日月精華,山川奇氣,洋溢筆端。淋漓見波濤之跡,奇拔得山岳之險。特擅擘窠大字,風云入懷,得意揮灑。紛披雄渾,每有“提筆四顧天地窄”之概。為書之道,關乎性情,通乎造化。蕭書以溫厚為形體,恣肆為氣神,自成面目,影響當代。
蕭老九十壽辰
部分參展作品欣賞
書酒風流
枕琴室
云龍天馬四言聯
擎筑城天
《清平樂·六盤山》
今年值蕭嫻先生誕辰115周年,為紀念緬懷這位為中國書法事業作出杰出貢獻的藝術家。求雨山文化名人紀念館還將舉辦“蕭嫻書法碑拓展”、“蕭嫻學生書法匯報展”、“蕭嫻書法碑刻捐贈儀式”等紀念活動。
求雨山文化名人紀念館
求雨山文化名人紀念館位于南京市浦口區求雨山上,由林散之、胡小石、蕭嫻、高二適四位當代書畫藝術大師的紀念館構成。是國家三級博物館,國家AAA級旅游景區,省、市、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書協書法創作培訓基地。
林散之紀念館
近年來,我館先后舉辦兩屆“中國書法·金陵論壇”,承辦了第七屆全國書法新人新作展;與中央電視臺聯合攝制了“百年巨匠——林散之”大型紀錄片;與中國美術館合作舉辦了“適吾所適——高二適先生遺墨展”,參展了“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展:萬卷河山”;成功承辦了第四屆“林散之?江蘇書法作品雙年展”。這一系列有影響力的文化活動的舉辦,進一步擴大了書法圣地的影響力,推動了書法文化藝術的傳播與弘揚。
如今求雨山以“書法圣地”的美名,享譽海內外。吸引了國內外書法藝術家及書法愛好者來館參觀學習。
胡小石紀念館
高二適紀念館
蕭嫻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