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預告】風從和州來——李秋水書畫作品展
前 言
李秋水(1923—2019年)號半村、南濠老農,曾任安徽省書協名譽理事、林散之研究會副會長等。師從“當代草圣”林散之,其妻林荇若為林散之愛女,工詩文、擅書畫,被譽為“新揚州八怪”之一。秋水先生出生貧寒,卻矢志于學于教,束發便以教書為業、自學為道;弱冠更師從草圣,深得林老沾濕和器重,詩書畫自有一味,成就斐然。其詩古韻文意暢然,直寫懷抱,雅致清新,詩味雋永;其畫秉承賓翁意法,精于墨彩、渾厚華滋、斑斕古艷;其書博采眾家之長,渾穆奔放、清和峭拔、自成一家。
已亥歲末,先生仙逝。和縣博物館遴選了秋水先生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各個歷史時期所創作的書畫作品數十幀,來到南京求雨山林散之紀念館“示秋水”,以展先生的家國情懷,釋讀他藝術創作上的獨到見解和對真善美的執著堅守。
浦口與和縣一橋相牽,地緣相近、人緣相親、經濟相融、文化相通,由求雨山文化名人紀念館與和縣博物館執行承辦“風從和州來——李秋水書畫作品展”,實現文化聯姻,共融“長三角”,推動文旅工作高質量發展。
精 彩 搶 先 看
書法《自作詞》
國畫《梅竹圖》
書法《自作詩》
國畫《墨團團里墨團團》
書法《林散之詩》
國畫《出峽圖》
書法《小雨·長江》對聯
李 秋 水 藝 術 年 表
李秋水,號半村、濠上人、南濠老農,曾用筆名伊為,系林散之女婿,曾任安徽省書法家協會名譽理事、林散之研究會副會長等。師從林散之,工詩、書、畫,擅文史,被人們譽為“新揚州八怪”之一。
1923年,出生于和縣。
1932年,隨舅祖父偰實齋在私塾就讀。
1938年,在家鄉投塾授童。
1941年,隨親戚偰懷鐳走向革命的道路。
1942年,拜林散之為師,此后,問道受業數十年。抗戰勝利后,李秋水回到家鄉邊教書,邊做地下工作。
1949年,與林散之二女兒林荇若結為伉儷。婚后,繼續在和縣老家教書。
20世紀50年代,開始涉足繪畫藝術。
1981年,在和縣圖書館手抄《歷陽詩囿》并作序;同年,調任江蘇省揚州市廣陵書社古籍校編,期間,校編數千萬字的《筆記小說大觀》,校對《犬窩譚紅》,并為其做序。
1984年,從廣陵古籍刻印社退休后在揚州老年大學任書法教師多年。
1989年,為《中國書法》雜志撰文《墨水三千斛,青山一萬重》。
1990年,撰文《林散之老人漫游記趣》紀念林散之先生逝世一周年。
1993年,李秋水、林荇若夫婦為林散之《江上詩存》再版校對。
1994年,林散之研究會成立,當選研究會副會長,并主編《林散之研究》第一輯。
1998年,為江蘇古籍出版社《林散之書法選集》撰寫前言。
2003年,任國家文物出版社出版《林散之書畫集》副主編,并撰文《林散之先生的藝術歷程》和編寫《林散之年表》;同年4月,清代揚州畫派研究會、揚州八怪紀念館為李秋水、葛昕、李萬才三人舉辦“三友書畫展。”
2008年,為《紀念林散之先生誕辰110周年文集》撰文《拜師》。
2011年,將所作舊體詩文編錄成《雙清館詩稿》。
2012年,廣陵書社出版《李秋水山水畫集》。
2014年,半枝梅文學社出版《李秋水詩詞集》。
2016年,向和縣圖書館捐贈圖書55冊,其中包括《筆記小說大觀》35冊,《美術叢書》20冊;同年9月,與葛昕、李萬才、熊百之在揚州個園舉辦“邗江四友書畫展。”
2018年,在和縣博物館舉辦《浮云藝展——李秋水、林荇若捐贈書畫作品展》,并向該館捐贈書畫作品。
2019年12月19日,在揚州溘然長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