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视频在线观看免费高清|国产高清一区二区在线观看|99久久国产精品成人观看|啊轻点灬太粗嗯太深h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當前位置:首頁>學術動態>金陵四家研究>做字如同做人 要把脊梁豎起 ------評胡小石隸書臨《乙瑛》碑軸

做字如同做人 要把脊梁豎起 ------評胡小石隸書臨《乙瑛》碑軸

發布時間:2018-04-24 點擊數:5268

胡小石先生在真、草、隸、篆四體書上皆有很深的造詣。但我以為他在隸書上的成就最高。是繼清代伊秉綬、鄧石如之后的又一高峰。他的隸書不主故長,以篆書之用筆、楷書之結構變化而成的,非一般書家可以及。我們知道他是清末大書家李瑞清的得意門生,是李氏書學思想最重要的傳人。李瑞清在學習篆、隸二種書體上提出“求篆于金,求分于石”的主張。明確指出要學好隸書只有在漢碑中痛下功夫才行。胡小石先生在學習漢隸上以〈〈張遷碑〉〉為尊,他在所著的“書學史”中對傳世的漢碑從字體風格上分成了十四個體系,在這十四個體系中首推“張遷系”。1他雖然尊〈〈張遷碑〉〉卻又不拘于這一碑,對當時可以見到的漢代隸書碑刻都有所涉獵的。可以說他在漢碑涉獵的廣度是超越前人的。此外,他對前人所沒有涉及的漢簡和鏡銘文字也下了一番取精用宏的功夫。以漢碑為體,以漢簡為用旁及鏡銘。這是胡小石隸書在上超越古人之處,加上他深厚的國學修養,超群的詩人氣質。故其晚年的隸書沉厚、博大、郁勃。既不失堂堂正正之大漢風度,又有自己獨特的個性面貌。

這件隸書條幅所臨的是漢《乙瑛》碑,書寫于1959年,時胡小石年正七十歲。這是他的隸書達到化境之時佳作,真可謂“通匯之際,人書俱老”。作者在書寫時的心情是非常愉快的,從落款中可看出“丁酉閏中秋日暢晴,為果西書”。我們仿佛看到滿頭銀發的胡老在秋陽之下,端坐在他的蜩廬中揮毫作書時的舒暢情致來。

胡小石先生平生字有功課,所以留傳下來的隸書臨作頗多。但是這件作品卻不同尋常,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對臨,而是以意為之的意臨之作。他對該碑的藝術風格有這樣的評價“ 《乙瑛》桓帝永興元年立。用筆折鋒轉換多變化,分書碑中之奇麗者,蓋碑于摩崖不同,摩崖不規矩可任意放縱,碑有界格自少機趣?!兑溢纺苡诮绺裰型疝D變曲折,轉換自如珍珠走盤,自有機趣而含豪穩。靜如愚字,數點前后交代,豪厘不茍,分書至此極矣。后之《爨龍顏》得乙瑛之神,其變化猶龍乎”。2他認為該碑是漢隸發展到最高峰期的代表之作,是非常準確的。

這件臨作和《乙瑛碑》相比,首先是在筆法形態上對原碑進行了一些改變?!兑溢返墓P勢是以順為主,所以產生了奇麗的風格。而胡小石的臨作在用筆上則方圓兼備,用逆鋒行之有沉郁頓挫之妙。特別是在筆劃的運行過程中,一波三折起伏分明。充分體現了他的筆法美學思想,筆要有韌勁不能似爛面條。在結字上也一改因在《乙瑛碑》界格中書,雖窮力變化但仍乏漢簡中那種縱橫自在天趣的缺憾。而是解散原碑的字型結構,采用了中宮收緊點劃伸長的方法,和其方圓結合的筆法配合的天衣無縫。漢碑的章法布局多是橫不成列、豎成行。而胡小石則打破了原碑章法。采用了楷書章法中字字獨立,左右空間增大的方法。尤其是他刻意在落款處留有大塊的空白,讓觀者在密中見疏。達到了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的藝術效果。

古人說“欲工其事者必先利其器”。胡小石先生作書的習慣與很多書家不同。他寫字多用狼毫之類的硬筆,且往往只把毛筆發一半,寫起字來如同一把毛錐。紙也喜用福建地區生產的元書紙,這種紙厚而綿,硬筆在上面書寫能拖得住灑得開,古人說破鋒殺紙就是此意。他用墨也多用磨得黑亮深郁的焦墨。所以,他的書法有一種鐵骨錚錚的陽剛大氣。用曾國藩的說法是屬于“太陽”,和“太陰”是相對立的。李瑞清曾經引何紹基論書語:“做字如同做人,要把脊梁豎起”。觀胡先生的這件作品也能讓我們感受到這一點。

胡小石先生的書法藝術如汪洋大海,這件隸書軸不過是海中的一滴水而已。但是,我們從中還是可以窺見他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

12、胡小石《書學史》未刊稿



作者簡介

張蔚星,1972年生,現供職于南京博物院古代藝術研究部,編著有《南京博物院藏銘刻書法集》、《南京博物院藏明清肖像人物畫集》、〈〈胡小石書法文獻〉〉等,發表論文五十余篇。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四館介紹|業界新聞|申請辦展|聯系我們
? 求雨山文化名人紀念館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蘇ICP備18022780號-1 您是本站的第 位來客
友情鏈接: 中國書法家協會 中國美術家協會 江蘇省美術館 江蘇書法網 浦口區文化廣電局


微信掃一掃